盛怒之時,絕對不開口講超過三句話
有一位知名的大學教授,不但以顯赫的學術成就享譽社會,他的修養與待人技巧,更是深獲好評。
這天,一個朋友問他:「教授,您為什麼能把人際關係處理的那麼好?難道您從來都不會生任何人的氣嗎?」
教授說:「會啊!但我有一個習慣,那就是當我盛怒之時,絕對不開口講超過三句話!」
這位朋友糊塗了!摸摸後腦杓,問:「這有什麼關係嗎?」
教授笑著回答:「當然有關了!因為當一個人生氣時,往往會失去理智,意氣用事,講出來的大多是『氣話』,甚至是『錯話』,『髒話』……,到時不免壞了事!所以,為了不讓怒氣壞了正事,在生氣的時候,我寧可克制自己少說話!」
朋友頓時恍然大悟。
多麼值得您我學習的處世E.Q:「盛怒之時,絕對不開口講超過三句話!」
就像故事中的教授所說的,人在生氣的時候,多半是講不出什麼「好」話的!
與其等到傷了人,誤了事,賠了形象後再來懊悔,還不如早些選擇默然不語。
人,要懂得「說話」的藝術,更要有「不說話」的自制力。
如果您不確定自己在生氣之時還能否勒得住自己的舌頭,那麼,不妨學習這位有先見之明的教授,乾脆暫時閉口,少說幾句吧!
※本文為網路故事,作者不詳。
語言的確有其魔力。
而語言的魔力來自於「人心」。
以前有個故事,這是一個高僧與一個教授之間的對話。
話說這位教授不信神佛論,對於「念經」這種事他更是嗤之以鼻。
有天,這位教授遇到了一位得道高僧,他便恭敬地對高僧說:
「請問師傅你們常常在唸『阿彌陀佛』到底有什麼用?我實在不懂。」
高僧聽了突然臉色大變,罵了這位教授一句:「王八蛋!」
這讓教授嚇了一跳,立刻生氣的說:「我很恭敬的請問您唸『阿彌陀佛』有什麼用,你怎麼出口罵人?這樣還算是得道高僧嗎?」
此時,這位高僧面容又轉為祥和,跟這位教授說:「這位施主,你問我『阿彌陀佛』有什麼用,我已經回答你了;『王八蛋』才三個字就已經把你氣成這樣了,那『阿彌陀佛』有四個字,你說影響力是不是更大呢?」
說完,高僧便揮揮衣袖從容的離去。
這就是佛教所說的「起心動念」,「動念」之後便造成了我們人生之中的「因果報應」。
「心善」,就「念」善;「念」善,就「言」善;「言」善,就「行」善。反之亦然。
0 个幸福话语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