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,我們去哪裡?
如果家裡有一個「腦袋裡裝稻草」會連續問你100次「爸爸,我們去哪裡?」的殘障兒,你該如何自處?
如果這樣的孩子,家裡有兩個,你怎麼辦?你等於連中兩次樂透!
「爸爸,我們去哪裡?」這本書的作者,便是這樣兩個孩子的爸爸。他的孩子永遠無法長大,沒有履歷可寫(他們什麼都不會做),不可能在父親節寫卡片,不會在聖誕節掛襪子,一件事情你教了一萬次他們可能還不會......
爸爸今年已經70歲了,他隔了這麼多年才寫這本書(甚至老大已經去世多年了),為的是有機會讓大家認識他兩個兒子,或者對我們來說,是認識這樣一個爸爸。他跟別的爸爸一樣,卻也不一樣。他有愛心,但面對兩個無法「正常」回饋的孩子,愛心很難持久。文中爸爸非常的真實,他不掩飾他的挫敗(也太會生了吧),無力感,奇想(很多表面看起來是傷害性的),幽默。
他試著笑自己,笑兩個孩子,因為這樣的孩子很少看到人們笑,他們多數看到的是詫異、質疑、輕蔑......
他的孩子太特別了,什麼都不會,所以什麼都無法分別,看了人就親。如果教宗跟乞丐同時都在,他們先親的,會是先笑的那個,而非尊貴的那個。
我覺得這本書好真實。會讓人笑,又讓人哭。
我不僅想起我的爸媽,我不曉得當他們知道我可能得一輩子拿柺杖走路時,他們心裡怎麼想(媽媽國小畢業,爸爸連國小都沒讀完。所幸,他們從來沒有覺得我不方便,我也繼承他們的想法)。
看完書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爸爸,他經歷了我們都無法經歷的一段父親旅程。
推薦給你這本書。
0 个幸福话语:
Post a Comment